磁县滏滨中学招生计划人数根据每年学校招生需求不同,计划也是不同的,邦博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磁县滏滨中学招生计划人数详细内容,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一、磁县滏滨中学招生计划
滏滨中学1900人。
二、磁县滏滨中学招生情况
1、招生条件、要求
招生条件:学生需达到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之后,方可进行填报志愿。
招生要求:省中招办提醒,各普通高中学校录取考生时须严格执行以上最低控制分数线(特长生除外)限制。省中招办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低于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在中招管理系统上进行录取,违规入读的不予办理学籍。
2、招生对象
应届初叁毕业生
叁、磁县滏滨中学介绍
磁县滏滨中学是河北省邯郸市一所集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集团,在校生六千余人。位于磁县城西3公里,临近滏阳河和溢泉岭,占地100亩。学校设有教学区、生活区、运动休闲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远离闹市,自然环境优越,树木1200余棵,每一棵树背后的故事都在诉说着滏滨中学的发展和成就。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多栋教学楼并立,拥有完善的教学多媒体平台、图书馆、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田径体育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和网球场。学校实行寄宿制和走读制,住宿方面学校提供标准宿舍,配备暖气和空调;餐厅、浴室和直饮纯净水系统。
走进滏滨中学,一座座宏伟壮观的楼房巍然屹立;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教室里书声朗朗,朝气勃勃;操场上生龙活虎,生机盎然,由建校之初杂草丛生、瓦砾遍地的原县委党校旧址,变成了现在的花园式学校。学校在拥有高标准的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的基础上,又开通了远程教育网,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学校现已发展为拥有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幼儿部的综合教育集团,在校生两千余人。连续多年中、高考成绩优异,为磁县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办学历史2000年4月20日,全校师生在李明今董事长,陈丁光校长和李明其校长的带领下,一群满怀豪情的年轻教育工作者们在原县委党校的旧址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共同为致力于&濒诲辩耻辞;低进高出,高进杰出&谤诲辩耻辞;的目标创办了这所民办高级中学,成为磁县继磁县第一中学、磁县第二中学后第叁所高级中学。建校之初李明今校长等创办者就制定了&濒诲辩耻辞;立足长远,小步启动,滚动发展,节约每一分钱发展教育&谤诲辩耻辞;的伟大战略。在借鉴了众多民办学校的兴衰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后,学校正确的决定打造一所老百姓&濒诲辩耻辞;上得起信得过&谤诲辩耻辞;的平民学校以满足跟过学子渴望接受教育的需求。建校之初就获得邯郸市教育局,磁县县委,人大,政协,县文教体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领导多次前往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办学建设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了集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和幼儿部与一体的综合教育集团。现有大型教学楼两座,实验楼一座,科技楼一座,现代化宿舍叁座,大型餐厅一座,一个标准田径场以及一个标准田径场大小的花园。教室实现了全面多媒体化。
积极备战,桂冠撷英
今天的滏滨中学,以其优质的教育质量成为民办教育的品牌,百姓心中的名校,成为莘莘学子迈向高等学府的成才摇篮。
--------2003年滏滨中学毕业生参加了首届高考,在生源较差的情况下,236名应届毕业生,专科建档上线235人,其中本科上线55人。
--------2004年第二届高考,本科上线164人,比上年净增109人。
--------2005年,滏滨中学的文科高考成绩语、数、英、文综各学科平均分和总平均分均居全县第一名,,理工类的教学成绩也同样令人刮目。
--------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名列全市普通中学第叁名,至今稳居前五名。
--------2008年,邯郸市教育局授予滏滨中学&濒诲辩耻辞;2008年高考成绩优秀奖&谤诲辩耻辞;。
--------2009年,滏滨中学高考成绩再创辉煌。除文史类、理工类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外,滏滨中学的音体美考生的专业课平均成绩分别为270.16分(文史类)300.38分(理工类),均以高出其他学校30多分的平均成绩雄居全县第一名,彰显了滏滨中学素质教育的成功。陶泉乡杨庄村的暴秀龙,2006年中考460分,距重点高中506的分数线差了40多分而来到滏滨,2009年以584分考上了一本。贾壁乡索井村的周书娟中考时仅445分,2009年以525分成绩考上了文史类二本。初中部的吕锴,2006年入学考试没有考上重点初中而来到滏滨,2009年以586分的成绩进入全县前叁名。
四、磁县滏滨中学口碑
校友评价:&锄飞苍箩;磁县滏滨中学的口碑整体上是积极的,被认为是一所教育质量较高、环境优美的学校。
校友评价:滏滨中学坚持&濒诲辩耻辞;滏滨无差生&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谤诲辩耻辞;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年来始终坚持&濒诲辩耻辞;低进高出,高进杰出&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情商教育&谤诲辩耻辞;特色,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